强企兴垦
暖泉农场“金麦向阳一地双收”奏响高效种植新乐章
盛夏七月,贺兰山下暖泉农场千亩麦田翻涌着金色浪涛。一场以“一年两熟”为核心的种植革命正在这里生动实践,凭借亩均千元的效益突破,让昔日单季种植的土地焕发新活力。
在暖泉农场核心示范区,前茬春小麦“宁春54号”于三月初顶凌播种,历经四月春风、五月骄阳,七月便迎来颗粒归仓,亩产达到450公斤。紧随其后,农业技术团队抢抓农时,24小时内完成整地、播种全流程,将耐旱油葵“格瑞528号”精准播撒入土。借墒出苗的油葵苗齐苗壮,正迎着盛夏生长——“小麦+油葵”的一年两熟模式,改变了以往单茬作物复种指数低的困局,预计亩均净利润可达千元,土地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1%。
暖泉农场精选抗旱早熟春小麦与高油酸耐旱油葵组合,前者耐低温顶凌播种,后者耐高温节水生长,精准匹配冷暖季光热资源。双品种全周期仅210天,较传统单季缩短40天,突破旱区积温瓶颈,变气候劣势为 “错峰增产”优势。通过“田果乐”菌肥追肥、藻生根剂护苗、清液肥增效实现养分精准供给;油葵深根破硬层、轮作抑病害、秸秆还田防板结,构建可持续耕作体系,且油葵亩均成本仅300元,省工节水特性显著,增效路径清晰。
暖泉农场的探索不止于“一年两熟”。在七斗渠以北区域,“青贮玉米→冬小麦→油葵/青贮玉米/蔬菜”的二年三熟试验已全面启动。首批1000亩冬小麦种子与地块准备就绪,积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调控,目标直指亩效益再提升30%。“这不仅是种植技术的升级,更是土地资源利用的深度革命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道。如今,农场季节性裸露耕地面积大幅减少,农田风蚀防治率提升60%;油葵植株化身“土壤清道夫”,吸附重金属修复微环境,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。
昔日盐碱地蜕变为今日丰产田,暖泉农场通过“一年两熟”高效种植模式,实践的“品种精准适配、积温科学攻坚、土壤可持续管理”三大技术,为垦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、能推广的“暖泉经验”,不断书写着“土地增效生金、生态持续向好”的现代农业新景象。(暖泉农场 张万有)